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四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评杨老师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

评杨老师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 评杨老师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听了杨老师的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,我想,应该有这样的五点值得我去学习。即这节课她努力做到了“四实”:扎实、丰实、平实和真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第一,扎实:这是一堂有意义的课。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即:使学生懂得“和平非常冲要”这一深刻的道理。更让学生经历了阅读体验的过程。即本课贯穿始末的朗读。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“读”的训练,引导学生在“读”中感知,在“读”中感悟,在“读”中培养语感,在“读”中受到熏陶。我觉得这节课就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,以读生情,以情促读。

         第二,丰实: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。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,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、智慧的交流,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,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。这节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。在老师创设的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中,课上生成了很多灵感的火花。

        第四,平实:这一课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。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,相互讨论,生成许多新的东西。不管谁在听课,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,心中只有学生。课上老师有多处都创设了这样平等对话了机会,在这样的情境下,我们看到了学生成长的过程,可谓“甘为人梯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第五,真实:做到了以上几点,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。它不可能十全十美,它应该是真实的、不粉饰的、值得反思的,可以重建的课。只要是真实的,就是有缺憾的。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。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节课的缺憾之处是整节课的情绪没有随文本的情感的起伏而起伏,一直处于比较压抑的状态,使人感觉沉闷,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酣畅淋漓的倾泻。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inianji_489_21491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